前言
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促使互联网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而来的是信息量的激增。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揭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经突破10.92亿,同比增加2480万,显示出77.5%的互联网普及率。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数字化生活方式的深入人心,也标志着我国在全球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持续增长的网络活跃度,说明网络技术在当代社会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据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所示,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进步预示着对人类社会生活和全球格局的深远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用户在网络上的活 动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被动接收信息逐渐转 变为主动获取并产生内容。随着移动终端的高速发展,社交媒体已深度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数据显示,国内社交平台如微博和知乎的月活跃用户数量分别达到5.73亿和1.01亿。购物平台方面,淘宝和拼多多的月活跃用户数量分别为8.74亿和8.24亿。用户通过在线撰写、发帖和评论,分享对特定对象的观点和看法。这种趋势反映了互联网时代人们主观态度的多样性和文本数据的丰富性,为分析社会动态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情感分析技术在现代信息处理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情感倾向性分析和意见挖掘,能够从用户意见和文本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无论是文本、音频还是图像,这些技术都能在文档级、句子级和方面级进行全面的情感极性分析。粗层次的情感倾向分析能够快速定位用户的总体情绪,而细粒度的情感分类则能提供更为精准的见解。通过这些分析,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知识发现,优化对象和实体的管理,从而提升业务决策的有效性。
而微博情感分析系统利用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对微博文本进行情感倾向性分析。该系统通过训练大规模的中文文本数据集,能够识别并区分正面、负面和中性等不同情感极性的微博,为市场调研、舆情分析、新闻报道和学术研究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持。